搜尋此網誌

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如果我是上帝

如果我是上帝

創造,是一種神秘的歷程。
不論這歷程如何神秘,它顯然意味著有一個起點與終點,以及神秘的中間過程。

可是,例外到處有。
如果說,創造的終點是一個作品在概念上的完成,那麼,李察‧巴哈的《天地一沙鷗》、吉烈的安全刮鬍刀片、以及蘇來的《月琴》曲子 ...... 等故事所顯示的,卻是「起點就是終點」,神秘的中間歷程完全消失。

創造力,處處打破規則。
但是,這現象終究少見。
大部分人的創作總是歷經腸思枯竭、遍尋靈感而不可得的痛苦階段。雖然如此,我們能不能找出創造的內在歷程,標示出可能的創造軌跡?

答案,或許是有可能的。

■ 據說,有許多年的時間,每天早上一醒來,愛因斯坦就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:「如果我是上帝,那麼我將會如何創造宇宙?」

■ 暢銷書《富爸爸》系列的作者,羅勃特‧T‧清崎說,從二十多歲開始,他就開始思索一個問題:「存不存在一個沒有風險,也無需資金就可以致富的世界?」

他們的故事,意味著什麼?
是不是意味著,創造力來自一個試圖解決「問題」或「挑戰」的追求,不論這問題或挑戰是關乎人生的、科學的,還是關乎財富的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創造的領域

創造的領域

關於「創造力」的議題,頗有爭議的一點,是在於,它是一種跨領域的能力,還是一種有清楚界定領域的能力?顯然,兩種觀點都成立。

達文西﹝L eonardo da Vinci﹞,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有創造力的人之一,其著名的畫作《最後的晚餐》,甚至被譽為歐洲藝術的基石。他雖然以繪畫流傳於世,但是,他探索的領域卻不僅僅獨於繪畫,卻橫跨了繪畫、天文、科學、軍事、醫學、數學 ..... 等等領域,達文西可說是跨領域天才的典範。

但是,這種人終究是少數。
大部分的人,其創造力似乎都有某個獨特的方向,或許是在音樂、繪畫、科技、物理、建築、數學、文學 ....... 等等領域,那標示了一個清楚的領域,在其中,個人的創造力最容易綻放。

那麼,要認識自己的創造力,我們也要知道,我們個人的創造力,可能是在哪一個領域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我是天才

我是天才

如果說,創造力是人類每一個人的傳承,潛藏在我們的夢想與渴望裡、綻放在我們的追求與表達裡,那麼,為什麼我們常常感覺個人的創造力是如此的枯萎與貧乏?為什麼我們無法有更多的靈感、啟示與洞見?

■ 音樂家貝多芬﹝Beethoven﹞的偉大與創造力,在歷史上無庸置疑。但是,貝多芬「是不是一位天才?」卻頗有爭議。他不像莫札特﹝Amadeus Mozart﹞,四歲就能作曲,八歲就譜出第一首交響曲。

但是,貝多芬從小就相信自己的天份。二十多歲時,他就認為,甚至要求別人相信他在音樂上的才華。他對自己的看法就是:「我是天才。」

二十多歲時,貝多芬耳朵開始聽不見;三十多歲時,近乎全聾。可是,他沒有被打倒。

對自己天賦的深深信仰,喚起貝多芬偉大的才能與創造力,創作出偉大的作品。


這個故事,是要我們到處宣稱自己是「天才」,是嗎?當然不是。事實上,這個故事真正要告訴我們的,是一個關於個人認知的問題,而這個「認知」,隱藏在「我就是天才」這句話的背後。

那麼,這個「個人認知」是什麼?
答案就是:對於個人天賦的深深信任。

你理解了嗎?
當貝多芬宣稱自己是天才的時候,事實上,反映了他「對於個人天賦的深深信任」,這個信任,才讓他得以肯定、並且發現個人內在偉大的創造力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創造力綻放的途徑

創造力綻放的途徑

曾經,有這麼一個故事:指著不遠處的球場,某個人向一位偉大的棒球教練說,在那邊打球的,是一群熱愛棒球的業餘選手。那教練回答說:不,他們之所以成為業餘的,是因為他們不夠熱愛棒球。

曾經,在一本書裡看過這麼一句話:許多人之所以感到疲憊、困頓,往往是因為他們沒有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。

曾經,許許多多的人語重心長地說出這些話語:
── 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;
── 做你真正熱愛的事;
── 做那些讓你感到激情而興奮的事;
── ........。

曾經,許多人疲憊而充滿挫折地說:
── 我想認識我自己、找回我自己;
── 我想讓生命,做點不同的事;
── ........ 。

為什麼?
因為生命就是創造力;因為生命的綻放,就是創造力的綻放:
── 夢想與渴望,就是創造力綻放的途徑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不僅僅是知識與技巧的問題 ...

不僅僅是知識與技巧的問題 ...


■ 曾經,一位大學電子學教授,遇到了蘋果電腦的創辦人,史帝夫‧賈伯斯﹝Steve Jobs﹞,
對於賈伯斯,教授深感敬意,卻也充滿了疑惑:

──「我的電子學知識,懂得遠遠比你還要多,為什麼我創造不出蘋果電腦?」教授問。
──「教授,創造力不僅僅是關於知識與技巧的問題,它還是關於人生追求的問題。」
賈伯斯深深注視著教授的眼睛,靜靜地回答。

對於這回答,教授的心中,若有所思。
你呢,在你的心中,是不是也若有所思?
如果你也若有所思,或許,你也領悟到,關於賈伯斯真正要表達的含意了。

首先,許多人渴望擁有創造力,他們或許玩弄詩句、塗抹油彩、寫寫方程式、譜寫曲子、玩玩吉他 ........,或許剛開始的時候,他們感到新鮮有趣、興味盎然;可是,沒有多久,他們會發現,新鮮感沒有了,所掌握的技巧卻成了牢籠,不僅不再有趣,卻成了把自己困住的牢籠。

為什麼?
答案或許就在於,因為他們往往是把技巧或知識,視為「創造力」的人。

可是,真正擁有創造力的人,他們理解,知識與技巧只是一種實現的工具、一種表達的工具。就像水彩與畫筆,以及繪畫的知識,只是表達某些東西的工具 ── 創造力,存在於知識與技巧之外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

與「可能性」打交道的能力

與「可能性」打交道的能力

創造力,是什麼?
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。

有人說它是「天外飛來」的啟示、是魔術般「無中生有」的能力、是「靈光乍現」的靈感,或者是「浩瀚無邊」的想像力,甚至是一種「超凡」的直覺感應能力 。

上面的解釋,都成立。
但是,這些解釋只觸及了「創造力」繁複多變的外在「面貌」,而不是內涵「本質」。

那麼,「創造力」的內涵「本質」,又是什麼?

■ 愛因斯坦﹝Albert Einstein﹞說:「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,因為知識定義了我們目前已知道的
一切,而想像力卻讓我們發現新事物與創造一切。」

■ 奧修﹝Osho﹞說:「創造力,是把新的洞見帶進存在裡,尋求方法讓未知能夠穿透已知。」

從上面的觀點來看,顯然,「創造力」的「本質」是:
── 一種與「可能性」打交道的能力,它是超越已知,在未知中探索、發現新的事物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第一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

神秘的創造力

神秘的創造力


「創造力」是什麼?
為什麼我們常常感覺創造的過程,充滿了神秘的特質?

■ 1959年,一天深夜,李察‧巴哈〔Richard Bach〕突然聽到一個聲音
說:「海鷗岳納珊‧李文斯頓。」他四下看看,卻毫無人影,那聲音
卻帶來了一個故事的前半部;八年後的某一天夜裡,那聲音再度出
現,帶來了故事的後半部。

那故事,就是震撼全世界的文學名著,《天地一沙鷗》。

■ 1895年,一天早上,吉列〔Gillette〕在面對鏡子,刮著滿臉鬍子
的時候,腦海中浮現一幅清晰、完整的圖畫,他看見了一個全新
的東西。

數年後,吉列推出了劃時代的產品,可拋棄式的吉列安全刮鬍刀片。

■ 看了朋友寄來的歌詞,台灣著名的音樂製作人,蘇來,彷彿進入一種
狀態,期間音符在大腦中自然湧現,在短短五分鐘之內,就完成了曲
子。

那曲子,就是傳唱世界的民歌經典,《月琴》。


在這類彷彿充滿神秘特質的故事中,我們往往震懾於從中浮現的無盡創造力,也驚嘆於生命的奧秘,以及無限的可能性。

在這裡,人們試圖追尋與瞭解的是,那些創意與洞見,是從哪裡來的:
── 是「誰」在對李察‧巴哈說話?
── 在蘇來的大腦中,那些動人的音符是從哪裡來的?
── 浮現在吉列腦海的完整圖像,又是從哪裡來的?

這些問題,反映了人們正試圖理解一種發生在他們身上、卻超出他們所能理解的更大事件。這些事件,就這麼發生了,不知其來處,亦不知其更深意含。

有人說,創造是一種神秘的過程。
的確,上面的故事的確呈現出創造力的神秘特質,那神秘性既超乎理解與思索,也展現了一種超越個人掌控的「自發性」過程。

首先,靈感、啟示與洞見,是從哪裡來的?有什麼意含或意義?為什麼會發生在某些人身上?....... 這類問題,往往超越了一般的理解與思索。

再來,我們也無法對靈感、啟示與洞見,召之即來、揮之即去。不論是李察‧巴哈、蘇來、或吉列,都無法控制那個聲音、曲子、產品圖像隨時出現在腦海中;它們就是神奇地「發生了」,過程奧秘難解。

如果「創造力」如此神秘,既超越思索,也無法掌控,那麼,是否暗示了「創造力」是無法學習與開發的?

答案,不盡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第一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

我們就是自己的世界

我們就是自己的世界

在生命的旅程中,每一個我們想追求的、想達成的夢想與期望,不論是「自信」、「成功」、「創造力」..... 等等,到底在哪裡?

—— 在性別裡?
—— 在容貌裡?
—— 在文憑裡?
—— 在家世裡?
—— 在信仰裡?
—— 在膚色裡?
—— ..........

都不是。
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,不論男女性別、容顏相貌,不論學歷文憑、出生貧富,也不論宗教信仰、膚色人種 .......,都有許多改變人生逆境、實現夢想、開創不凡成就的人

事實上,那些我們想追求的、想實現的夢想與期望,都不存在於任何一個外在的事物上。因為,它們就在我們「每一個人」的身上 :它們就是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

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秘密:
── 我們就是自己的世界!

不論我們想追求的是甚麼,最後,如果我們堅持到最後,我們會發現:當創造的旅程開始,到結束,起點是我們「自己」,終點也是我們「自己」 —— 一個是「現在」的自己,一個是期望中「未來」的自己。

開創人生的旅程,就是轉變自己思想的旅程,用行為表達自己思想的旅程 —— 人生的軌跡,就是個人思想的軌跡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第十七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一書。

生命的新大陸

生命的新大陸

生命,充滿了無限的「可能性」

在這無限的「可能性」之中,又隱藏著生命的「奧秘」。這「奧秘」,不僅僅需要「心智的眼睛」去看見,更需要大膽探索的人才能夠發現

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故事

航海家哥倫布﹝Cristoforo Colombo的心智中,不僅僅只是相信「地球是圓的」這個在當時的新概念,他更有一顆無畏艱難、大膽探索的靈


發現新大陸,美洲,哥倫布帶給歐洲的不僅僅是來自新大陸的金銀財寶、菸草大麻 ....,也不是證明了「地球是圓的」。

有人嘲諷他,說:「不過是坐了船,往西走,再往西走,然後,碰到一塊大陸而已。」

哥倫布笑了笑,說:「許多人認為,我是往西航行才發現新大陸的。我自己的看法卻是,我是航向未知,才發現新大陸的。」

哥倫布帶給世人最大的啟示,是甚麼?
是證明了「地球是圓的」?
不是的。

哥倫布帶給世人最大的啟示,是:每一個人,都有自己的新大陸。這個新大陸,就是每一個人的「未來」—— 未來,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新大陸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第十六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一書。

守護你的願望

守護你的願望

他,兩度大學聯考失利

他曾經拿著劇本跑了三十多家電影公司,卻都沒有任何結果;

他曾經窮困到身上只剩43元,朋友來訪時,只能以滷雞翅宴請朋友;

他六年困頓,靠老婆的薪水過活;

他成功的時候,已37了。

他就是以電影「理性與感性」、「臥虎藏龍」和「斷背山」名揚國際的大導演,李安

在困頓的六年中,他不斷學習,不斷思索;他也曾因為前途茫茫而想要放棄,卻讓微弱的夢想支持自己,讓自己努力往前進

成名後,有人問李安:「如果有人正在谷底,遙望巔峰,你會送他哪句話?

他回答:「守護願望,它就會實現。

你呢?
—— 你守護自己的願望與夢想嗎?
—— 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,你依然選擇前進嗎?
—— 在困頓與失意的時候,你是否依然仰望巔峰,並且把
眼光放在夢想的高度

現在,就給自己一個許諾吧!
—— 現在,就告訴自己,你會守護自己的願望,你會永不放棄 .....
—— 現在,就告訴自己,你會仰望巔峰,縱然身在谷底,你依然選擇前進 ......
—— 現在,就告訴自己,縱然現在失意困頓,你依然把眼光放在你夢想的高度 ......

不要因為現在的困頓或失意,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;要知道,一旦放棄了,夢想就可能枯萎了,而人生,就有了缺憾。不要放棄,至少,不要輕言放棄。在心中保持熱情,懷抱希望、努力學習,讓夢想驅使我們前進

守護願望,仰望它們,在人生旅程中,勇敢地跟隨自己心的傾向,向每一個可能性開放,努力往前走

在心中告訴自己,成就的巔峰,就在未來的某一刻,只要努力往前進,我們就會到達目的地;在心中告訴自己,只要有希望,就會堅持下去、永不放棄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摘錄自 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第十五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一書。

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

從一個概念開始,改變自己的人生

從一個概念開始,改變自己的人生

創造力與偉大的潛能就在我們自己身上,不在其他地方;改變人生的偉大力量就在我們自己身上,不在其他地方

沒有走不出的道路,沒有打不開的困境,也沒有無法改變的情況 —— 除非我們相信不能。要記住,當我們的念頭彎,我們的人生就會跟著轉彎

如果你瞭解了,那麼,現在,請花一些時間看看自己的人生,看看那些我們不滿意的領域,看看那些或許讓我們感到困擾、無力與挫折的地方,它們往往就是我們要改變信念與思想的地方

在這裡,或許你會說:「是的,我相信那些我不滿意、充滿挫折的地方,就是我需要改變想法的地方。但是,我該相信甚麼呢?我該從哪裡著手呢?」

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,「我們該從哪裡開始改善我們的人生呢?如果思想真的創造出我們的人生經驗,而我們想改自己的人生,我們該相信甚麼呢?

千百年來,許多的教誨都告訴我們這麼一句話了:「我們相信自己是甚麼,我們就會成為甚麼。」

這句話,雖然簡單,卻有極為深刻的含意,隱藏著改變人生際遇的秘密
—— 如果我們相信「自己是富有的」,我們就會成為「富有的」;
—— 如果我們相信「自己一定會成功」,那麼,我們就「一定會成功」;
—— 如果我們相信「自己是有力量的」,那麼,我們真的就會「擁有力量」;
——
……。

在這裡,請仔細的思索這句話「如果我們相信…..,我們就會成為。」,仔細的思索它,在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因果關係先「相信 ....」,然後「成為 ....

要走出困境、改變人生,我們就必須要知道我們自己真正想要「成為」甚麼,然後開始去相信它。僅僅從一個概念開始,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轉彎,往我們期望的方向前進。
 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摘錄自 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第十四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一書。

每個人,都有無限的潛能

每個人,都有無限的潛能

「人類的潛能是無窮的!」這是一句老生常談,人們往往會同意這句話。但是,人們往往很難說出「我的潛能是無窮的!」這句話,或許,這想法對許多人來說太「沈重」了,以致於說不出口。

如果你也是這樣子的反應,那表示你並不真正相信自己的潛能;或者你認為「人類的潛能是無窮的!」這概念只適用於其他人,而不適合你。在這裡,你為自己的能力劃了一條界線,阻擋了你自身偉大潛能的開發。

記住,「人類的潛能是無窮的!」,所以我們自身的潛能是無窮的,也所以我們的創造力是無窮的。要開發我們自己偉大的潛能與創造力,就要相信我們自身天賦與潛力是無窮的,就要相信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是無限的。

現在,就開始告訴自己這句話:「我的潛能是無窮的,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無窮的!」當我們開始相信這句話的時候,我們就會開始釋放出自己內在的偉大潛能,釋放出自己偉大的創造力。

錯誤的想法,會扼殺創造力

有許多錯誤的想法,會扼殺創造力,如:
—— 「創造力只屬於有天賦的人,是少數人才有的」;
—— 「培養創造力是很困難的」;
—— 「我這個能力算是創造力嗎?」
—— 「我沒有創造力」
—— .......

問問你自己,當我們說出這些話語的時候,它們跑哪裡去了?它們往「釋放」,還是往「抑制」我們創造力的方向前進呢?

要知道,當我們相信「創造力」只屬於少數人的,我們往往就排除自己也擁有「創造力」的可能性;當我們相信培養「創造力」是很困難的,我們就不容易發展個人的天賦能力;當我們懷疑自己的「創造力」,我們可能也就否定了它被發展的可能性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摘錄自 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第十四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一書。

勝利的天空

■ 1940 年,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由阿道夫‧希特勒﹝ Adolf Hitler ﹞指揮的德國,征服了
全歐洲,並且開始向英國逼近。當時的德國軍容強盛、武器精良,幾乎無法匹敵。

縱然面對如此險惡的局勢,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﹝ Winston Churchill ﹞卻堅定的相信自己ㄧ定能贏得最後的勝利。

他在每一場的戰時演說中,清楚堅定地強調:「勝利,不計一切代價的勝利。」他以無比的信念說出:「我對我們國家獲得最終勝利的能力,懷有無比的信心。」

1945 年,德國投降,二次大戰落幕。英國首相邱吉爾,帶領英國,拯救了全歐洲。

在這歷史的片段場景中,顯示出一位歷史的偉人,是如何在艱困險惡的局勢下,依然對成功與勝利抱持最大的希望與反應,縱然那希望是渺小而搖搖欲墜的,是被炸彈所轟擊、並且是被失敗所步步進逼的。

但是,在邱吉爾的心中,永遠有一片勝利的天空:
縱然希特勒的德國所向無敵,但是,邱吉爾依然只看到自己的勝利;

在這裡,並不是說不能使用「不可能」和「理所當然」這兩個字眼,不是的。在這裡,主要是在說,許多未經思索的「不可能」和「理所當然」,會讓我們無法擴展自己的心智,進而限制住自己的世界。

要記住,當我們的大腦做出「不可能」或「理所當然」這評論的時候,就是我們更應該小心判斷的時候,因為我們的思索非常可能只停留在表象的層面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摘錄自 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第十三章 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你怎麼想,就怎麼創造》一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