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

不完美的世界



不完美的世界


這世界紛紛擾擾,所見所聞,常常搞得他好煩。

「甚麼事情煩了你?」師父問。
「世人作惡又偽善,常常以寬容之名,來當作邪惡的保護傘。」

「你有你的路,他有他的橋,為何需要苦惱?」
「世界如此不完美,看在眼裡,不得不惱!」

「小心你看到的呀,」師父語重心長:「這世界永遠不會完美,你必須學習和它相處。」
「如何和一個不完美的世界相處?」
「你走你的路,他走他的橋!」

***

報載,學運領袖竟然是一名性騷擾的累犯,而許多政治人物和大學教授,高舉道德與正義的旗幟,竟然紛紛跳出來為他辯解與袒護……

而我不禁思索,該怎麼和這麼一些人,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呢?



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既然如此,就微笑吧



既然如此,就微笑吧


他是一名音樂家,看到世界上有那麼多的苦難,決定辦一場慈善音樂會。在節目單上的序言裡,他寫下了他的看法。音樂會結束後,他遇到一個老朋友。

「還喜歡今晚的節目嗎?」音樂家問。
「很好,除了你的序言。」朋友回答。

「怎麼,難道你不覺得世上的苦難太多了?」
「不,我覺得剛剛好!」

***

他才皈依沒多久,就遭逢一連串的逆境,失業、離婚、一無所有!
怨恨之心如東海岸的潮水,一波一波,摧毀他心中的喜樂。

「師父,怎麼辦,我已經沒有了慈悲心?」痛苦的他來到師父的面前,懺悔。

「我明白你的痛,」師父憐憫地說:「幸好這世界夠大,當我們失去慈悲心的時候,一定有人正好升起了慈悲心,至少我們可以為他們感到歡喜……。」

「是啊,是啊。」他點頭,哭了,發現平靜又回到心中。

***

先說說第一則故事,這故事大概是10多年前不經意看到的,竟然莫名其妙的記住了。為什麼會記住呢,嗯,可能跟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有關。相對於感嘆世間多苦多難的觀點,它告訴我們「世界的苦難暨不多,也不少,而是剛剛好。」

我猜,就是這種不同一般的觀點,在我的意識烙下刻痕,留下鮮明的印象。至於這故事在表達甚麼,僅僅在表達這世界的苦難「剛剛好」,或是有其他的隱喻,則是我一直不明白的地方。

至於第二則故事,則和第一則故事裡的旁觀者觀點不同。
在這裡,主角親歷了苦難,感受切身的痛苦。對云云眾生來說,我們可能投射自身的經歷,包括喪失親人的悲苦、事業失敗的灰心喪志、婚姻受挫的無奈……,每一個都能被視為命運的劫難,而心生無邊怨恨。

對於失去慈悲心的這一道難題,故事裡的師父沒有直接給予答案,卻間接巧秒的解開了結。既然在芸芸眾生裡,一定有人在此刻升起了慈悲心,那麼,世界已經平衡了,歡喜吧。

這兩則故事,主題都是苦難,但兩者卻有明顯的差異……
第二則故事好理解,不論你現在多麼失敗、傷心、痛苦,世界上的某個角落,一定會有人成功、喜悅、寧靜,為他們歡喜的同時,我們也為自身找回了喜樂。

至於第一則故事,我總覺得答案不像表面那麼簡單,背後一定另有隱喻,只是我想不通。一個可能的原因是,我搞錯了方向,問題不在苦難的數量多寡,卻在於對苦難所懷抱的視野。

換句話說,對於世界上的苦難──
有人看到了,心生慈悲,於是感嘆苦難太多。
有人看到了,而且看透了,所以他覺得剛剛好!

是不是這樣,我也不知道。
但無論如何,生命總有不如意處,如何面對困境,才是重要的。在這裡,第二則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。那就是,不為自己失去的感到憂傷,卻為別人擁有的感到歡喜。

既然是如此,就微笑吧!

而如果可以,就請開懷大笑吧!




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

兩個故事



兩個故事


 有兩個故事,一直在我腦海,久久不去……


***

一個有名的年輕賽車手,在一場比賽中意外失控,
車子以高速飛了出去,撞到了護欄。困在駕駛座的車手受了傷,
無法移動,鼻子聞到了汽油味,他知道,車子隨時會爆炸。

他希望有人能來救他,但他耳邊只聽到不斷的呼嘯聲,
那是他的競爭對手,正一輛輛從他旁邊疾駛而去。

「完了!」他心想,沒有人在乎他的生死,他們只在乎冠軍。
就在這時候,他聽到一道刺耳的緊急剎車聲,隨即他看到另一名
賽車手出現在他的眼前,伸出手把他拉了出來,救了他。

事後,回憶起那一刻,他說:「我彷彿看見上帝的手。」

***

小徒弟帶著一頭驢,跟著師父雲遊四海。
這一天,傍晚時分,他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小鎮,
找了一間旅店,準備休息。

徒弟問:「師父,驢子要拴起來嗎?」
師父答:「讓上帝去決定吧!」

小徒弟不明白,發楞著,而師父已經進入旅店
最後,小徒弟喃喃自語:「好吧,就交給上帝去決定吧。」
說完,放下繩子也跟著走進旅店。

第二天,驢子不見了
師父問:「你沒有把驢子拴起來?」
徒弟回答:「師父,是你說讓上帝去決定的!」

師父的手指頭在小徒弟的額頭狠狠敲了一記,說:
「是的,是讓上帝去決定,但上帝靠你的手做事。」

***

第一個故事,是在大學時聽朋友說起的,印象中是出自一本叫《心靈拾荒者》的書。第二個故事,則是蘇菲教派的故事,在另外一本書上看到的。

這兩個故事很有趣,也深深啟發了我,為此,在十多年之後,
當我決定寫第一本小說時,就希望把這兩個故事編織進去,
我期望我的這本小說能激發初閱讀者心中的善意

書,寫出來了,
就想表達的初衷來說,很遺憾,結果似乎是失敗的。
但是,以另外一種觀點來說,或許這本書有了它自己的,嗯,想法,或生命,以至於它超出了我為它設定的路線,而找到了它自己該有的結局和面貌。關於這一點,我深深相信。

這本小說,後來取名叫做《上帝來到納木措》,
而我用了《魯拜》這個筆名,來表達對於《魯拜集》這本偉大詩集的敬意。




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

行書



行書


路是人的足譜
鳥爪獸跡  花泥葉土  無非是插圖
我走累了  坐下  變成一枚雕梁畫棟的印章

行路不難
難在於應對進退而不失其中正
難在於婉轉人際而猶有自己的字裡行間
難在於往前駐足之時  還能回頭自我眉批
難在於路斷途窮之際  猶能端莊句點  朝天一躍  另起一行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摘自 簡媜《行書》

☆☆☆

路是人的足譜
民調高低  選民好惡  無非是插圖
我走累了  坐下  變成一名同志倒戈  政敵喊殺的敗將

從政不難
難在於討好選民而不失其理想
難在於遭逢誤會責難  而猶能扛下重擔和希望
難在於創造未來之時  還能回頭撫平百姓的憂傷
難在於下台之際  猶能一本初衷  心懷感激  天佑台灣……

☆☆☆

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,國民黨慘敗,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負起政治責任,率內閣總辭……。民意如流水,歷史的浪頭一打過來,芸芸眾生很快就會遺忘這一段歷史,就像無數個紛爭擾擾的過去。

謹以此文向我心目中的好院長  江宜樺院長,致上微小的敬意,辛苦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