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

感覺,是一種導引

感覺,是一種導引

■ 洛夫,當代華人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。他的詩,詩質密度大、意象繁複、內涵深刻、富有啟示,往往令讀者震懾,人稱「詩魔」。

在洛夫的詩作中,有一首詩,名為《「大悲咒」與我的譯文》,這是一首洛夫對於「大悲咒」這篇古老咒語有所感應而創作的詩。

在這詩作的後記中,他說:「....我深信,不同的人念這篇咒語時必有不同的感應,而產生不同的意義。以上是根據我個人的感應而以意象語寫成這篇譯文 ....。」

在洛夫的後記中,洛夫自己也說得很明白,他對於《大悲咒》有「個人性」的感覺,他跟隨自己的感受,創造出自己的意象與結構,進而完成了創作。


當我們拆解洛夫的話語,我們可以找到洛夫的創造過程:

1. 先有感覺
2. 感覺轉化為意象
3. 意象轉化為文字,最終完成一首詩

這個創造過程,看似簡單,任何一個人,只要掌握住基本的語文詞彙能力,都可以利用這個過程,來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── 當然,寫得優劣好壞,那是另一回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創意心智

意心智

許多歷史上的天才,不乏在某一種心智屬性上,展現了高度運用的能力,譬如說愛因斯坦的「想像力」、威廉‧布雷克的腦中幻影、米爾頓‧艾瑞克森的直覺與潛意識 ...... 等等。

在其中,少見而獨特的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,他往往利用「夢中影像」來汲取他創作的靈感,他甚至發展出一個方法,使他在作夢的時候,可以清醒過來,以此來抓住清晰的夢中景像。

當然,像達利這種高度利用「作夢」能力的人是少見的。但是,不論如何,這些心智屬性的高度利用,往往可以透過種種的練習來達成,它們都有助於個人天賦的發展、以及創造力的釋放。

但是,我們也強調,或許更重要的,是學習對心智的一種整體利用。這種運用心智的方式,將自動啟動心智的各種屬性,進而帶來了源源不絕的靈感、啟示與創意。這種方式,代表著「創意心智」的模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 
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創造,一種實現的能力

創造,一種實現的能力

只有那些願意花時間與努力,去表達思想與情感、去實現洞見與創意的人,才能真正地讓創造力綻放:

── 吉列﹝Gillette﹞,安全刮鬍刀片的發明人,在1895年有了產品的完整影像,可是,為了要把腦中的影像實現出來,卻必須歷經許多的實驗與考驗,包括了應該使用哪一種鋼材、如何鍛造出這種鋼材、刀片要多薄、如何更換、如何 ...等等的問題。

你猜,吉列花了多少年的時間,才推出他的產品?
答案是,8 年。

── 台灣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,洛夫先生,他一本《石室之死亡》的詩集,其意像之繁複、內涵之深刻,震撼了台灣詩壇,甚至引發了詩學論戰。

你猜,洛夫花了多少年的時間,才完成這本詩集?
答案是,5 年。

── 《色!戒》,民初知名作家,張愛玲小姐的著名短篇小說,因為被大導演,李安先生搬上大螢幕,而引起話題。李安先生甚至稱《色!戒》這篇小說,是張愛玲小姐的所有作品中,最好的一篇。

你猜,張愛玲花了多少時間,才完成這篇小說?
答案是,27年。

你呢?
── 你願意花多少的努力,把你的創意實現出來?
── 你願意花多少的時間,把你的洞見帶進世界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創造,是一種綻放

創造,是一種綻放

■ 為了追求更健康、平衡、與自然的生活,放棄了家族龐大的事業,約翰‧羅賓斯﹝John Robbins﹞,帶著妻子與小孩,搬到一座小島,力行自耕自食的生活模式。

在靜坐冥思中,約翰‧羅賓斯的腦海中逐漸浮現了某些概念與想法,引領他去探索食物、健康、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。於是,他開始研究科學論文、周遊美國,多年的研究之後,他寫下了第一本書,撼動了全世界。

那本書,就是震撼美國與世界的,《新世紀飲食》〔Diet For A New America〕。

這故事,是要告訴我們什麼?
是在告訴我們應該搬到小島,自食其力,並且時時靜坐冥想,我們才會擁有好創意,是嗎?當然不是。事實上,這個故事主要在告訴我們,關於「創造力」,一般有兩個面向,它們是:

1. 深入於內在
2. 綻放於外在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

瑪麗蓮‧夢露的哀傷

瑪麗蓮‧夢露的哀傷

有人說:「想像力」是創造性的門。
當我們讓想像力向任何一個方向延伸發展的時候,它似乎會沿著這個方向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.......,「想像力」,似乎有它自己的軌跡。

■ 瑪麗蓮‧夢露﹝Marilyn Monroe﹞,美國前著名女星,以一襲白紗洋裝在地鐵站被風捲起裙襬,雙手交疊按住裙擺的電影海報,展現出女性的無比風情嬌媚,而被世人稱為性感女神。

在這廣為流傳的劇照中,世人只見夢露展現燦爛笑顏,風情無限、性感撩人。有許多藝術家想要模仿此照片,找了一些女模特兒,擺出相同的姿勢,卻怎麼也拍不出那麼吸引人的丰采。

於是,藝術家告訴模特兒說,「想像」自己就是瑪麗蓮‧夢露,深入她的內心,感受她的情感與期盼,等有了「感覺」後,再來拍照。

令人驚訝的是,許多模特兒在「想像」自己就是瑪麗蓮‧夢露的時候,而擺出夢露的姿勢時,她們卻「感受」在美豔的外表、迷人性感的笑容之下,隱藏著一種孤獨、不快樂,甚至是悲哀的一種情緒感受。


在那些女模特兒身上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── 那種孤獨、不快樂,以及悲哀的情緒與感受,是從哪裡來的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愛因斯坦的探索

愛因斯坦的探索

世界上有很多天才,但是,從未有過一個人的心智像愛因斯坦般地引人矚目,甚至在他死後,人們也想解剖他的大腦 ── 這是哪一種心智,何以在沒有實驗設備、也無需複雜計算的幫助下,僅僅在兩個「想像畫面」的幫助下,就得到大啟示、大洞見,進而改變了全世界?

那些靈感、啟示與洞見,從哪裡來的?
──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發現「光速恆定」?
──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突然領悟到「有那麼一瞬間,墜落的人『必然會感覺失去重量』?」

愛因斯坦的理解如此超乎了常人的思索與想像,並且違逆了常人的直覺與經驗,可是,愛因斯坦的洞見卻是對的,為什麼?這是另一個謎。

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: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。
的確,另一位物理天才,理查‧費曼,就曾經說過:「當愛因斯坦失去物理圖像的時候,他也失去了大創見。」

既然如此,愛因斯坦的洞見與創意,會不會隱藏在他的「想像力」之中?如果是,那麼,在他的「想像」中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

一個迷思

一個迷思

在這裡,我們觸及了一個重要的議題,那就是:
──「右腦,是不是掌管創意與創造力?」

經過對人類大腦的研究,科學家發現,人類的左腦掌管語言、文字和推理,右腦掌管空間、旋律、感受、以及想像力。當人們閱讀、思索的時候,左腦比較活躍;從事一般的藝術創作,如音樂、繪畫的時候,右腦比較活躍。

因此,有人下了一個結論:「擁有創意和創造力的人,往往是比較善用右腦功能屬性的人。」

的確,許多充滿創造力的人,也反映了這種現象:
──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的畫家,達利,他奇幻、魅異的畫風,往往汲取自他的夢中形象;
── 英國詩人、畫家,威廉‧布萊克﹝William Blake﹞,常常畫出他腦海中的異人、異物、異象;
── 當然,還有天才愛因斯坦,他僅僅憑著「想像力」,就發現了「相對論」;
── ......。

所以,右腦掌管創意與創造力,是嗎?
當然不是。

首先,「擁有創意和創造力的人,往往是比較善用右腦功能屬性的人。」這句話基本上是成立的。但是,這道理只說了一半,而另外一半,因為沒有說,往往給人更多的誤解與誤會。

誤解會產生是因為人們會把「擁有創意和創造力的人,往往是比較善用右腦功能屬性的人」這句話,簡化為「右腦管創意」這個極其簡單,且過度二分法的概念。

這概念被過度解釋為「左腦是沒有創意的」,並且也帶來了「創意是不邏輯的」、「創造力是不需要思索的」..... 等等的暗示與意含。

左腦和創意、創造力沒有關係嗎?
── 達文西不是因為喜歡思考才充滿創造力的嗎?
── 牛頓不是因為不斷地思索才發現「地心引力」的嗎?
── 林懷民先生在創作的時候,不需要「思考」嗎?
── 李安先生在拍電影的時候,不需要「思考」嗎?
── .........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在「問題」之後 ...

「問題」之後 ...

我們說:「問題」與「挑戰」,是創造力的起點。
只有把「問題」與「挑戰」視為一個機會,是個人開發潛能、釋放創造力的機會,並且深深相信,每個問題與挑戰都有解答的人,才有可能走上創造的旅程。

那麼,當一個人走上旅程,試圖去解決問題、克服挑戰的時候,接下來,發生了什麼事,使得「創造力」展開了神秘的歷程?

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故事:

■ 曾經,有專業畫家與科學家合作,利用核磁共振造影,來研究專業畫家與非專業人士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,他們的腦部活動是否有差異?

研究人員以「臨摹抽象形狀」這簡單的活動來做研究,結果如下:

── 非專業人士在臨摹時,腦部的主要活動集中在後腦的視覺區,反映出正在進行摹仿的過程;
── 專業畫家在臨摹時,不僅後腦的視覺區有活動,更多的活動則集中在前腦的思維區,反映出專業畫家對眼前臨摹的對象,進行了大量思考的過程。

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驗,但是,在其中有重要的暗示,反映在小小的差異中:為什麼專業畫家在臨摹的時候,會涉入大量的思考,而非專業畫家不會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

每一個問題,都有可能的解答

每一個問題,都有可能的解答

真正擁有創造力的人,不論他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,也不論這些問題的尺度是什麼,大至宇宙運行的法則、小至原子的行為模式,或者是人生應該怎麼過,他們相信,一定有解答的存在:

── 愛因斯坦相信,這世界存在著「一個統馭世界運行的法則」,那是愛因斯坦所追尋的答案;

── 史帝夫‧賈伯斯相信,的確存在著「在宇宙間留下痕影的人生」,那是賈伯斯所追尋的;

── 羅勃特‧T‧清崎相信,的確存在著「一個豐盛富足的世界」,那就是羅勃特‧T‧清崎所追尋的。

就是這種對解答「存在」的深深信任,才驅使他們走上創造的不凡旅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錄自 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/劉曙彰 著 諾奕思文化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歡迎轉貼、分享、推薦或購買《點亮生命創造力》一書。